
見自高降,修自低起
活動
event
馬爾巴佛學會不定期舉辦各類活動,最主要的目的在於以親切、活潑、多元化的方式,接引更多對佛法有興趣的大眾。此外,另一個重要的目的也是藉著舉辦活動的機會,訓練學員實踐六度波羅蜜的行持。
工作正念歌
工作即為禪修伴,亦是禪修之所緣,
是故爾於工作時,自然無整且鬆坦,
正念自解應知曉,諸念自解應知曉。
當下所作諸作業,雖顯而空如夢境,
有聲而空如回音,明空離言住明性。
如是知已吾所作,離上下座禪定也。
此生所作一切事,應知業之作者無,
應知所作自性無,作之妄念無來去,
亦無生滅應了知,僅顯應作夢境想。
這三段工作中的正念歌,由堪布 竹清嘉措仁波切所作,西元 2009 年阿里金洲藏譯英。

4/9~6/4
<佛學讀書會系列1>
“從王者到覺者 佛陀的逆天修行之旅”
一、講師:吳宗憲教授。
文化大學國樂系專任教授兼藝文中心主任
馬爾巴佛學會資深佛學講師
二、時間:2025每週三晚上07:30~09:30
日期:4/9 , 4/16 , 4/23 , 4/30 , 5/14 , 5/21 , 5/25(日)早上10:00 , 6/4
三、課本:一行禪師說佛陀的故事
四、上課方式:現場教室 或 線上zoom直播連線 (提供影片複習)
五、費用:新台幣1800元+手續費60元
六、優惠|馬爾巴好友會員:免費 (因郵寄不便,暫不開放大陸學員)
參加馬爾巴好友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e9VD3RA2omP6U-x_OdfqHlOtcrcmxM3G5HmYCXE6WVeGuybg/viewform
六、課程說明
1、課程簡介
本課程以一行禪師所講述的佛陀生平故事為主題,探討佛陀的智慧、
2、課程大綱
佛陀的出生與成長
佛陀的出生背景(悉達多太子)
王子生活與內心的困惑
四大奇蹟:生死、病痛、老化、死亡
出家與修行
悉達多放棄王位,尋求解脫
各種修行方法的探索(苦行、冥想)
最終覺悟成佛
佛陀的覺悟與開示
菩提樹下的覺悟
佛陀的四聖諦、八正道
佛陀的慈悲與智慧
佛陀的教化與弟子
佛陀如何傳播教法
主要弟子與其事蹟
佛教對個人與社會的影響
佛陀的入涅槃
佛陀的最後日子
入涅槃的意義
佛教徒對佛陀的尊崇與紀念
3、學習目標
理解佛陀的生平故事~學員將了解佛陀的出生、成長、修行及覺悟過程,並認識佛陀的心路
深入掌握佛教核心教義~透過學習佛陀的四聖諦、八正道等教義,學員將能夠將佛教的智慧運
領會慈悲與智慧的實踐~通過一行禪師的講解,學員能學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實踐佛陀的慈悲
發展自我覺察與內在修行~學員將藉由故事的啟發和禪修的引導,學習如何提升自我覺察,並在
提升對佛教文化的理解與尊重~學員將對佛教的歷史、文化和哲學有更深刻的了解,並且能夠尊重並

💕梵音合唱團招生💕 即日起
作伙來唱歌
讓我們一起透過音樂解放煩惱,療癒自己然後再用聲音把愛分享出去…
歡迎一起來唷!
▫️時間:2025年
4/12(六)14:00~16:00
4/27、4/27、5/18、5/25、6/8、6/22、6/29 為
每週日 10:00~12:00
▫️地點:馬爾巴佛學會(基隆路一段10號16樓之1)
▫️報名:即日起開放報名
▫️費用:免費,歡迎自由投放合唱團支持基金
▫️若有問題請於上班時間致電 (週一至週五, 13:00 ~ 19:30) 或寫信與我們聯絡,感謝!
▶️電話:(02)2760-0972
▶️信箱:fanyin.chorus@gmail.com

✨2025 聖供儀軌法會 2/16
依循竹慶本樂仁波切的指示,由堪布耶喜桑卓仁波切主法,馬爾巴佛學會將於2025年2月16日週日上午舉辦聖供儀軌法會。
法會中除了修山淨煙供與聖供儀軌,也會持誦金剛薩埵百字明咒及普賢行願品,並在上師 堪布竹清嘉措仁波切於尼泊爾的勝乘林尼寺以及不丹的噶瑪竹德尼寺點燈千萬盞,為十方一切眾生祈福、消災、淨除障礙、積累福慧二資糧,同時也祈願上師聖眾長住世間、法輪常轉。
此次法會特別開放免費祈福登記,歡迎您為現世親友祈福消災、為往生親友祈願迴向。
▍#祈福登記 (2/7截止)
https://forms.gle/nyKYconnWFd9yqje8
▍#歡迎隨喜護持法會
https://core.newebpay.com/EPG/1QAZ2WSX/swwfUm

✨2025年馬爾巴佛學會好友會員◆募集
壹、計畫背景與目的
為了讓更多有緣人士受益於佛法智慧,學會決定在2025年展開「馬爾巴佛學會好友會員」募集計畫,邀請對佛法學習有興趣的朋友們加入,並通過一系列活動、講座、讀書會等,將佛法傳遞給更多人。
貳、方案與福利
一、年費:NT 2000元 /年
二、專屬福利:
1.入會禮三選一
- 佛子行三十七頌抄經本(鋼筆、毛筆版本各一)
- 德謙出版書籍一本或CD一片(內容涵蓋佛法或金剛道歌音樂)
- 吉祥圓滿紀念衫一件
2.免費參加下列各項活動
- 療癒音樂會:於馬爾巴佛學會場地舉辦,結合身心療癒與音樂主題。
- 讀書會:內容涵蓋佛法經典與實踐討論。
- 公益講座:佛法生活智慧、正念實踐等主題。
- 一日正念冥想入門:一年舉辦一場,由牛津正念教師林隆璇老師帶領,適合初學者或有興趣者參與。
3.每日共修祈福名單登錄
- 全年每日共修祈福,全年約250場次。
- 可選擇將自己及家庭名字列入祈福名單,接受每日共修後的加持。
▍注意事項:
#原馬爾巴佛學會的正式會員與贊助會員視同好友會員,享有同等活動參與權益與祈福名單登錄權(唯不贈入會禮)。
#以上1.至3.保留修改權利,學會每年可能視實際情況進行彈性更動。

✨2024佛學基礎班招生中
<<< 我願意 >>>
紛擾多變的世界,希望我的心不受干擾。
靜心禪坐是佛陀教導的方法,它可以幫助我在生活中面對所有的人、事、物,不再感到束手無策和徬徨。
你願意 …
給自己一週兩個小時的時間,找尋機會、找尋方法嗎 ?
跟著台灣馬爾巴佛學會的老師們,學習使用佛陀教導的方法,讓佛法如常的融入生活中。
【課程教材】
愛上佛子行/一行禪師說佛陀故事
【課程進行概要】
1、靜坐(止禪)
2、研讀
3、禪修(動禪)
4、唱道歌
【報名條件】
1、現場上課
2、大台北區域以外者可線上Zoom參與
【授課老師】
華碧玉老師 (1999年皈依堪布 竹清嘉措仁波切、2009年仁波切指派為佛法老師)
高偈禎老師 (2011年皈依堪布 竹清嘉措仁波切、2024年仁波切指派為佛法老師)
【上課時間】每週三晚間7:15~9:30
【開課日期】2024/9/4
【上課地點】台灣馬爾巴佛學會
(地址:台北市松山區基隆路一段10號16樓之一,電話:02-2760-0972)

✨ 2024英文道歌
DOHA~一條覺醒心靈的道路
用一首金剛曲輕撫剎那心的悸動,
唱一段金剛歌化開執迷的心緒。
金剛道歌,梵文DOHA,透過道歌的妙音口訣,帶您進入禪思境界~
課程資訊:
授課講師:金史考特(Jim Scott)老師
中文翻譯:林瑞冠老師
上課日期:2024年10/13(日)、11/17 (日)、12/8(日)
上課時間:台灣時間下午4:00-6:00
上課方式:Zoom會議室直播
對象:ㄧ般大眾
費用:新台幣1030元
(報名繳費後,如屆時無法出席課程者,恕不退費。)
報名截止日期:2024年10月6日22:00
《 請先刷卡付費(藍新金流),再填寫報名表格 》

✨2024喇嘛滇巴心的科學
「課程摘要」
▍充滿加持的全面啟動
當年,甫從西藏來到錫金隆德寺佛學院,堪布竹清嘉措仁波切要啟動「心的科學」課程,於是,有那麼一段歲月,每個早晨,由堪布仁波切口述,本樂仁波切抄寫,喇嘛滇巴隨侍在側,就這樣,完成了「心的科學」法本。
之後,喇嘛滇巴奉上師之命,撰寫「心的科學」釋論,並遵從上師的囑咐開始教導,時至今日,已經教授了不下百次了。甚至,美國的大學也開始採用這個法本,來認識什麼是心。
喇嘛滇巴問上師:為什麼「心的科學」這麼重要?
堪布仁波切說:如果你想要好好地學習大手印和大圓滿,那你應該要先好好地學習「心的科學」。如果你要成為真正的佛教徒,也要熟知「心的科學」。
我們是多麼的幸運,可以跟隨上師的指導,踏上「心」的探索之道。
▍你是否察覺到用語的誤謬呢?
我們都會說:你「有」心嗎?其實這麼說是有問題的。實際上,心不是實體,所以不應該說:「我有心」。更常見的一個誤謬是,我們會說:「我很胖」,但較為正確的描述應該是:「我有一個胖的身體」,但,身體其實不是我。也還會說:「我的情緒、我的想法、我的感覺……」,但其實情緒、想法、感覺……這些並非「我的」,它們是心的功能。
當你能夠把這些想清楚的時候,就會帶來自由與解脫。
首先要瞭解定義,定義是很重要的,它說明了該主題的獨特性。
▍關於「心」
心的定義:明而覺。
明—講的是心的本質,包含了三個要點:
①非物質的,②寬廣無限的,如同天空一般,③清淨的,如同水一般。
要注意到這個明,非相對於暗,不是亮的意思,所以盲人是可以經驗到明的。
覺—講的是心的功能。心的功能是無限的,不僅僅是覺知而已,心還創造了所有的業力,心還會投射境,佛法說:一切都是心的投射。所以心可以做的事情比AI還多呢!但主要的功能有三:
假名安立/貼標籤
我們會講整體和局部,那麼是先有整體再拆解為局部?還是先有局部,再組合為整體?由此細思,便能知道無論是整體還是局部,都是心的投射。而心不斷地投射負面的,就成為了輪迴;不斷投射正面的,就成為涅槃。所以我們要很謹慎自己的投射。想要經驗到怎樣的世界,取決於投射了什麼。因此對事物進行評價、安立標籤時要謹慎。事實上,我們並非真正經驗到對境,我們經驗的一切其實是我們的假名安立。
形成習慣、習性
習性往往都太強大、非常有力量,以至於我們無法區分那是本性還是習性。就像生氣,這是「習性」,並非本性,所以是可以改變的。心有能力創造習性,形成習性,所以要養成善或惡的習性,就決定在你,這也是我們之所以要修行的原因。
心也就像是空白光碟一樣,你錄進歌曲之後不斷地播放,都忘了是怎麼錄的這首歌了,但你現在聽了覺得不喜歡、不想再聽了,那就「改變」呀!重新寫進你想聽的歌曲吧!
覺知境
認知、體驗對境,也會說是「觸」,這些都是同義詞,就是「知道」。
▍關於「識」
識的定義/性相就是:覺知境、知道境、感知境,或說是與境相遇。
在佛教哩,「境」包括了所有東西,有時也會用「法」(萬法的法),只要是現象就是境。西方會說主體與客體,是分開的兩個東西,但佛教裡,不管是主體還是客體,兩個都是境、都是現象。
▍關於「境」
境有兩種:
自相SCP:現量的境或根現量的境。
共相GCP:模糊的概念。
你看到的跟你所想的是兩回事,能「看到」的自相都是超越表達、超越概念心的,一旦你說出來,那就是共相了。
境也包括了心跟念頭,所有的識都會去覺知境,因此識是非常強而有力的。
心能夠知道什麼?心能夠覺知什麼?心知道日月星辰,心知道佛,心什麼都知道。那什麼可以知道心呢?答案就是:心知道心。
▍關於「覺」
覺的定義:感受所量。就是感受到境,體驗到境、感知到境。
我們花了兩個小時在講心的定義,這可不是在給口傳,聽完就結束了。大家回去要複習啊!要好好地研究、研讀。
Day 01—2024/5/8